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好书推荐>>正文
《沉思录》
2018年05月24日   审核人:   (点击次数)

原版名称:The Meditations

作者:[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 者:梁实秋

ISBN:9787544721899

 

内容简介:

《沉思录(梁实秋批注译本)》是一本关于安身立命的书,共收录警句箴言十二卷四百余则。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语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别样的风景,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作品主题:

《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们,要有闲暇时间反省自我,不断学习历练人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它主要探讨什么是善,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这是一本很难读的哲学著作,但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书中凝聚着作者思想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至今仍给我们带来许多教益与启迪。

在《沉思录》中,作者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同时,《沉思录》告诉人们,不要执着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放弃那些只对作为动物存在的人有用的东西。

 

艺术特色:

关于文体,《沉思录》撰写的体例是看似没有前后联系的箴言体。关于这个体例,第一个编纂者柯西朗德也同样感到疑惑,奥勒留之所以要写作这样一部哲学著作又何以要采用这样独特的体例,是因为在柯西朗德的年代,就如同我们现在一样,只有完整论述的文章才被视作哲学作品的完美形式。我们不仅要避免在形式上将《沉思录》单纯视作富有哲思的随笔、箴言来对待,也要避免在内容上草率地认为它是一种伦理学思想的汇编、或作者随兴而发的人生感悟。而要认识到,作为晚期斯多葛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它有独特的内在基础,这一内在要求它必须通过一种“备忘性质的笔记”来完成。但因为它并没有严谨地依照论题表里深浅进行组织,它作为一种理论,其完整性当结合整个斯多葛学派的背景来补全而其论题,却应被把握为围绕“主体”问题而进行组织。

从命名来看,“沉思录”是后世添加的名字,它本身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出版和面向公众的意愿在其中,因此奥勒留自己并没有命名它。多数的手稿或是没有题名,或是加有“为自己而作”注脚。但这个朝向并不意味着这部著作具有一种私人性,对比同为罗马皇帝的奥古斯都,奥古斯都采用一种日记体例,也同样为着自己而写下思考或感悟,然而,更多的主题却是涉及公共事务或私人生活的事件。而奥勒留的《沉思录》所记录的却与之大相径庭,他更关心的哲学主题是一种原则性的,例如:让任何行为都不要无目的地做出,也不要不根据完善的艺术原则做出,让这些原则对你有足够的力量。因此,这个“自我”就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体,而是一个参与哲学训练的个体。这使得我们无法继续采用二十世纪后的诸多历史学家的观点,将之视作一个表达帝王内心世界矛盾、挣扎和情感的作品,而是应当将之视作一本记述个体训练中,根本性的生活原理的著作。  

 

媒体点评: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一百遍,天天都在读。——温家宝

玛克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世奇人于无意间为我们留下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梁实秋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何怀宏

关闭窗口